“上帝啊,这样的场景恐怕只有当年的上帝之鞭以及蒙古人才创造过!”当一架德国侦察机飞临华夏装甲部队附近的时候,地面上的情况让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广阔的原野上,数以千计的坦克、装甲车和卡车排成数个纵队向着西方疾行。从空中望去道路和旷野上扬起的灰尘在十几公里之外就可以看见。透过浮尘,这名飞行员可以看见如果火柴盒一般大小的车辆排成的纵队如同巨龙一般延伸到目视所不能及的地方。而在空中,成建制的战斗机不断盘旋着,为下面的车辆提供着掩护。对方没有隐藏自己的行踪,以堂堂之师的姿态将自己全部的力量暴露在对方面前!
如果说行进中的华夏装甲部队只是让人感到震撼的话,那么当这一条条巨龙发动进攻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恐怖了!另外一架远程侦察机的飞行员亲眼目睹了华夏一支先锋部队突破一场奥匈部队防线的场景。
“即使双方的距离有十几千米,但是当对方的火箭炮齐射的时候那种场景依然让人感到恐怖,无数梭型的尾焰从地面上升腾而起,组成了一道道由火焰构成的波浪。这些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的弧线,然后如同一道火焰瀑布一样砸在了奥匈部队的阵地上,一时间,无数的爆炸产生的火光和烟幕将整个阵地覆盖。对方似乎并不需要什么精度。因为他们几乎将整个阵地用炮火犁了一遍。其瞬间投射量之大简直超出人们的想象。足足十分钟后,位于防线后方的远程火炮试图还击,但是很快被空中盘旋的攻击机所压制。等待硝烟散尽后从空中望向地面。一条黑色的带子贯穿了整条防线,原来奥匈帝国设计的雷场、反坦克壕沟、各种堑壕和碉堡在密集的火炮打击下灰飞烟灭。华夏装甲部队随后的冲击变得无足轻重,几乎是以武装游行的姿态穿越了整条防线。“这名德国飞行员心有余悸的汇报道。
虽然华夏空军竭力驱赶那些抵近的侦察机,但是在德国空军不惜代价的帮助下,陆军方面还是对华夏的进军速度有一定的了解。就在华夏陆军狂飙突进的时候,在两河流域南部巴格达到基夫里一线,德国人的4个装甲师也在呈梯次前进。最终由曼施坦因和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德国部队将在基夫里一线展开然后对华夏部队的侧翼发动进攻。
和外人想的不一样的是,德国南线装甲部队主力并没有急于主动出击。德国人算过一笔账,北线的2个装甲师投入的时间会靠后一些,基尔库克的奥土两队防守有余机动不足。进攻能力有限。那么华夏完全可以从中路和南路集中一个华夏装甲师,一个伊朗装甲师和大约两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兵力对抗德军。再加上现在空军不给力,双方碰一起的话谁占优势真的很难说。
“如果对方部队基尔库克发动进攻的话,那么唯一可以分散对方兵力的战场就在苏莱曼尼亚了。这个地方卡在华夏的交通运输线上。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他们的后方会很不安稳。”龙德施泰特盯着地图说道。所以我们在战役展开初期的唯一机会就是苏莱曼尼亚的奥土两队可以缠住华夏一部分部队,然后南线的4个德国装甲师发动进攻。
也许有人会说为何不等到北线的两个德军装甲师准备完成后再发动进攻呢?原因很简单,德国人有援兵,华夏也有,只要给华夏时间,在伊朗华夏至少可以再调两个装甲旅进入战场。从目前来看,一个月之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陆军未必会有更大的优势,再加上如果德军按兵不动的话。万一基尔库克的奥土两队挡不住了怎么办?虽然坦克部队号称机动迅速,但是奈何坦克本身也都是有行程限制的。也受到了补给线的限制,虽然德国坦克车辆更多,但是奈何所需要的运输车也更多。在空中防护伞不是那么安稳的情况下,德国人还是选择稳扎稳打,不求一下击溃对手。慢慢的一点点占便宜吧!
德国人算计的很好,华夏确实不可能放着苏莱曼尼亚不打。也确实会临时分散一部分兵力,但是在华夏的时间表上,华夏会用最快的速度消灭掉这个横在华夏咽喉要道上的鱼刺!速度超出了德国人的想象!以至于德国人想要利用这段时间来打一个时间差都不太可能。
“虽然此次交战将以野战为主,但是两国边境地区的苏莱曼尼亚是必须要攻破的城市,这也是奥土两队除了基尔库克之外最大的一个重兵集群,其麾下大概有一个师的奥匈部队和3个团越6000人左右的土耳其部队,总兵力大约在2万人左右,他们依托城市建立了一个纵深很宽的防线。徐怀德和周宣的装甲部队将继续突进,并且占领合适的出发阵地。田勇的第四机械化步兵师和俄国加仑将军的俄国师一部将负责攻陷这座城市,你们只有4天时间,然后需要跟上赵思诚的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和伊朗第一装甲师的步伐进抵基尔库克。”当其它部队高歌猛进一路向西的时候,田勇的部队却需要打一场硬仗!
虽然从纸面上来看苏莱曼尼亚之战中双方的主力都是一个机械化步兵师,论装备水平和兵员素质华夏更是占优,但是奈何对方处于防御状态,以逸待劳。而且协助防御的三个土耳其团其中一个还是高炮团,拥有大量的高炮。更重要的是需要在4天之内打下这座城市。不能有太大的伤亡,同时时间也很紧迫,不能用水磨功夫慢慢去消耗。这要放在以前的话着实不好办啊。
但是这一次。田勇得到了上面的暗示,在攻城的时候不必考虑一些道义上的事情,如果进攻方不考虑对城市的毁坏或者平民伤亡的话。那么就省了很多事情了,当然这样的事情尽可能的不会让华夏直属部队去沾的,不是还有俄国人吗?这些在编制上算伊朗部队的俄团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巷战。华夏在扫除了外围的障碍后,主要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而加仑将军派遣的部队又是专门为巷战而生的,大量装备了适合近战的自动武器、迫击炮和各种装备了机关炮的轻装甲车辆。最坏的打算是把这座不算很大的城市彻底用火炮推平,反正这里距离后方的距离并不算远,补给还是比较充足的。
于是乎巴比伦行动中第一场硬仗在苏莱曼尼亚拉开了序幕!
“奥地利人到底在搞什么?”田勇在反复核实了侦察部队和航空部队提供的情报之后发现了一个非常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整整一个师的奥地利机械化步兵师的重型武器和车辆都跑哪去了。希尔曼尼亚的规模不是很大,虽然航空侦查只能看看表面。但是一个师几百辆各种战车的规模就这样消失了。如此大规模的装机集群及时隐藏也很难做到滴水不漏,对比了开战之前收集的情报,这个城里的建筑布局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对方除非悄无声息的在地下挖了一个可以容纳几百辆战车的大车库。否则的话,这些车根本藏不住,而很显然这个假设并不成立。那么唯一可能的理由就是对方的大量作战车辆并没有城里,唯一可能是在城外,或者这个机械化步兵师只是一个残缺的师。只留下了反坦克炮进行防御。
奥地利人采用第二种战术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在希尔曼尼亚同盟国没有制空权,任何车辆在白天的行动都会暴露在空军的打击之下。如果仅仅是执行牵制和防御任务的话,确实不太需要大量的战车。有限的装甲部队用于堵口就够了,其余的战车可能已经抽调到了别的部队。按照田勇的理解。外围的防线不过是消耗对手,真正难打的是巷战,但是这一次。田勇的判断和实际情况却是大相径庭,田勇低估了奥匈帝国对希尔曼尼亚的定位,后者不仅仅想要将其作为一个支撑点,还打算让希尔曼尼亚的守军可以在合适的时候主动出击,所以这个机械化步兵师的战斗车辆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适当的加强!而更让田勇想不到的师。奥地利人居然把在阵地上挖出一个个坦克掩体,然后让坦克开进去再伪装好!同时因为伪装行动都是在晚上和凌晨进行。而坦克掩体早在数月前就开始施工,所以动静不是很大,即使发现了一些端倪也将其作为了一个加固支持点来对待,完全没考虑到里面会放着一辆坦克。
施拉格不是庸人,在仔细研究了历次战役装甲部队突破防线后的行动,并结合实战演习的经验,他发现装甲部队在冲破对方第一道防线后和后续部队来巩固阵地之间有一个空隙,坦克部队一方面需要扩大战果重整队形,而后续的部队又还没有部署到位,属于那种作战部队已经处于疲惫,后续部队还未到位的情况,这时候是进攻方最为虚弱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自己的装甲部队能在突然出击的话,那么很容易将处于疲敝状态的对手重创,甚至发动短促突击攻击后续的步兵都可以。因为按照奥匈帝国和一般德国步兵师的标准,步兵单位的反装甲武器都是比较少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牵引式火炮,在运动状态下战斗力极差。
这个想法好倒是好,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装甲部队在对方重整的时候适时杀入战场?尤其是在对方还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要知道,战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足够有5到8千米,即使装甲部队从对方进入休整开始就从第二条防线感到突破点,那么实际行进的距离也要大于8千米。毕竟你不可能走直线,在越野情况下,等到你的部队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