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唐太宗李世民(1 / 1)

李渊在看到这个他最不愿意看见,也最不能接受的未来后,瞬间崩溃,显得那般伤心。
未来的画面中死的是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而如果经过天幕泄露天机,未来死的会是二子李世民的话,李渊同样也会无法接受。
现下那个抉择再次摆在了李渊的面前,且来得更加急迫,不容他再有半分迟疑。
可是此时的他,真的还有足够的权力左右皇位继承吗?
两方之间的大战无可避免,他也注定要失去其中一方的儿子。
李渊恸哭道:“这就是得天下的代价吗?”
……
秦王府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围着李世民紧急劝说道:
“秦王!此时天下人都已知晓我等会发动政变,太子和齐王已有防范,此时必然已经在调兵遣将,准备与我等刀兵相向了!
当下我们已经耽搁不起半分,必须立即调动兵马人手率先对太子和齐王发难,只要太子和齐王一死,天下就一定将是秦王的天下!
我们起事吧!秦王!”
五大三粗的尉迟敬德大嗓门道:
“秦王下令吧!不管敌军有多少人,我尉迟敬德必做先锋杀溃他们!”
一众人纷纷焦急道:“秦王下令吧!!”
李世民见状,拔出腰间宝刀。
“那就跟他们厮杀到底!看这天命到底在谁!”
……
【公元626年6月,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由李世民节制天下兵马,军政大事皆由其决断。
大局已定后,原本支持李建成的文臣武将纷纷改为拥护李世民。
而对于李建成的铁杆同盟,李世民也没有选择过多追究。
比如李建成的首席谋士魏征,李世民也以极大的包容之心对其委以重任,魏征也为贞观盛世的开创,积极效力,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另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逃往山林的余党,李世民也下令赦免他们。
这使得李世民接过权力后迅速安定了天下,避免了一场动乱。
但是李世民也有其残忍的一面。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世民砍下他们的头颅,劝降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们,并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死,留下了女眷另外安置,让她们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
这让李渊的所有嫡子孙只剩了李世民这一脉,李渊除了李世民再无其他选择。
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次年建年号,贞观。
时年,李世民二十八岁。
而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东突厥认为大唐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动乱,觉得有机可乘,便在李世民刚刚登基之际,率兵十几万南下进攻大唐。
因为隋朝末年的大乱,突厥势力失去了隋朝的压制,得以趁机迅速壮大。
北方的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少数民族都役属于突厥,其势力范围广泛,影响力巨大。
隋末中原地区的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也都曾向突厥称臣。
突厥得以间接控制中原部分地区,获取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势力进一步增强。
史料对其记载:“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而此时的李世民刚刚登基,内部权力斗争刚刚结束。
唐朝的国力还没来得及从隋末大乱中恢复过来,民生维艰,国家贫困。
李世民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克制。
率领大军紧急赶至渭水南岸,沿渭水摆开阵势。
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见唐军军容依旧强大,出乎了其对大唐内乱导致虚弱的判断,于是轻易不敢与唐军交战。
于是东突厥选择主动议和。
李世民与颉利可汗杀白马而盟誓,并且由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一万口,但是李世民不接受,命令颉利归还掳掠的大唐百姓。
此为渭水之盟。
即便突厥向大唐支付了战争赔款,可李世民也仍然将此盟约视作耻辱。
因为突厥攻破大唐边境,掳掠大唐子民,他却被迫没有选择举兵反攻,问罪突厥。
区区战争赔款,远不足以抵偿大唐子民受到的伤害。
于是李世民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突厥付出追悔莫及的代价。
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向自己的父亲、大唐的百姓证明,自己弑兄成为皇帝是正确的,是不辜负大唐的。
(对渭水之盟究竟是谁向谁赔款,历史上还有另一种说法。
北宋笔记小说《唐语林》称唐太宗“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虽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唐朝为了争取和平,有可能存在利益付出。)
身为天策上将,从十八岁开始征战至今从无败绩的李世民,用自己莫大的隐忍为大唐换来了与民休息,并迅速开创了贞观盛世。
李渊在位之时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李世民执政后,也继续沿用两大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之分工明确,相互制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新小说: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综影视之配角的心愿救赎 魔鬼恋人之恶魔的战争 崩坏之下,我想成为一盏明星 征服世界:从击杀穿越者开始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开局遇荒年,霸气后娘一拖三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 只会捞钱的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