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1 / 1)

推荐阅读:

夜深了,各营士卒陆续开始入睡。

全军除了军医营那里有棚有底的医疗帐篷以外,几乎所有的帐篷都只有棚顶,满帐都是泥泞地面,没办法就地摊下床铺睡觉。

巨鹿军有众多解决地面泥泞的方法,诸如,比如烧土扎营法,一支万人军队,若每一什都升火做饭,需升起篝火一千堆。在做饭过程中,再泥泞的地面,柴火在地上烧上一时半刻,必然能把地面烧至干燥。

万人军队,遇雨天,满地泥泞,若将千堆篝火聚在一起,假设每堆篝火可烧土四分之一平米,千堆篝火将开辟出两百五十平米的干燥地面。

二百五十平米足可以搭起一个宽阔的中军大帐,也可以住宿下四五十人,或是囤积下上万斤粮食。

而此番遇雨之所以未用烧土扎营法,乃因此法用在行军之时得不偿失,于行军途中,要想用烧土扎营法干燥地面,需要升起千堆篝火,需要将千堆篝火聚拢到一块,尤其还是暴雨天气,要想安然升火还得调用很多帐篷负责遮雨,这一切的投入是,升千堆篝火需要消耗大量柴火,把上千堆篝火聚拢到一块需要麻烦的协调,军中帐篷并不富裕,为了烧火调用太多帐篷必会导致部分士卒无地避雨,这种种相加,行军途中用烧土扎营法性价比实在是太低。

烧土扎营的适用场景只在固定扎营之时,一个长久使用的营寨有足够时间去经年累月的烧制地面,一堆篝火一次只能烧制巴掌大的一块地面,长年累月积攒下来,整个营地所有地面全将被陶化。

依安置流民时的经验,当日初在巨鹿城驻扎,军中有黄巾流民十几万人,而可住宿的房屋、帐篷等等所有加起来,尚不满足三万人所需,当时为使所有人都能有睡觉的地方,不得已把物资利用到了极限。

于当时,依有限的床铺资源,十几万人分成了好几波,一天十二个时辰连轴转,有人夜里睡,有人白天睡,不管如何,确保每一个人每天至少能睡一两个时辰,这是其一。

其二,睡觉其实可以占很小的空间,躺着睡需要一张床,而坐着也能睡着。一张床铺只能躺下一个人,坐满却能足足坐下七八个人。

于当时,流民们挤着床铺睡觉的时候,七八个人背靠背挤在一起,三两条被子身上一搭,坐着就呼呼睡了。

巨鹿军所经历的一切难事都积累下了宝贵经验。

当日以无比贫弱的后勤,又处于严酷寒冬,又有十几万缺衣少食的流民,当时之难,比经营一支军队还要难上十倍百倍,也就,当义军克服重重困难磕磕绊绊艰难无比的难关度过之后,再去经营万人规模的军队,再去解决万人军队睡觉休息的问题,解决之法几乎手到擒来。

为救济流民而被迫想出的极限宿营法,反启发了军队宿营方法。

大雨仍在下个不停,巨鹿军本部士卒住宿在营帐当中,帐中遍是淤泥和积水,无处下脚,更无处铺盖稿席,士卒们是按和当日流民一样的休息方法来休息的。

士卒们将携行具背篓放在地上,把携行具上的写字木板抽出放在背篓上,一个高高的凳子就成了。

巨鹿军的携行背篓成方形,材质用藤蔓或竹篾编成,通体用镂空编法以减轻重量,茬编在外以免破坏背囊,于背篓正面,多配有一块比书本略大的薄木板,木板第一作用是用来作为简易黑板用的,用来方便士卒们学习识字,木板的通用作用有,可以当成凳子,可以当成吃饭的桌子,也可以在上边写字,携行背篓不够平整,茬漏在外边很尖锐,但加上一个小小木板之后,携行背篓其实就成了行军作战途中方便好用的简易桌凳。

巨鹿军的携行背篓里有精致的防雨背囊,背囊用桐油布做成,整个是一个密封良好的大袋子,里边主要放的被褥和衣物这些怕水的物品,得益于防雨袋的保护,无论遇到怎样的大雨,士卒们的兵器会被淋湿,身上衣物会被淋湿,口粮等也会被淋湿,关键的被褥无论如何都是干燥的。

巨鹿军士卒们夜里休息的模样都差不多,在各自的营帐中,士卒们背篓放在一起,坐在背篓上相互靠着,就以坐着的姿势手枕在膝盖上头枕在手上呼呼大睡睡着了,在他们脚下,多放着盾牌来垫脚,军中有严格爱惜兵器的军令,只在雨天或是雪天才被允许拿盾牌当垫脚之物来用。

军令条例中能有如此通融是因为,李孟羲曾亲自试过在雨天脚踩着雨衣睡觉,发现脚泡在雨水里根本就睡不着觉,不得不找个垫脚物,而寻常军资中,最适合垫脚的物资无疑是盾牌,所以盾就拿来垫脚了。

行军劳累之时,靠着树站着都能睡着,能坐着睡虽然你难受了一点,自然也能睡着。

李孟羲到后半夜悄摸摸的去巡营,见帐中士卒普遍已经呼呼大睡了,他悄悄退了出去。

后,又去巡视乡兵营地,乡兵营地则又是另一番情况。

乡兵们没有正经帐篷,只有一块简陋的防雨布来遮雨,这只能确保乡兵们晚上能有个避雨的地方能不被雨淋着,这是基本的宿营条件,然后,因为乡兵们后勤物资准备不足,乡兵们有足够的铺盖和被褥,却因地面积水泥泞无法铺盖睡觉,乡兵们只能把木柴之类的摞一摞坐着休息。而就这样,因为乡兵们宿营物资缺口实在太大,木柴不够供应,乡兵们不得不轮换着来休息。

不经对比显不出什么,一经对比,巨鹿军的后勤能力立刻就显示的淋漓尽致。

此夜,于那些随巨鹿军出征的乡兵们来说,这是他们度过的第一个难熬夜晚,雨哗啦啦下个不停,吵的人心烦意乱的,头顶的防雨布不够大,风稍微吹一下就有斜雨泼进来,让人烦不胜烦,再加上寒冷,加上夜深人静的孤寂,对人的忍耐力考验极大。

唯让乡兵们聊以慰藉的是,火头军们隔不一会儿就会带来一桶热姜水挨个人发,热姜水喝多了,喝的乡兵们一个个冒汗不止,到后边都没人愿意喝了。

热姜水派过几轮,火头军竟然又送来了一回面汤,稀面汤里撒的有盐,竟然还奢侈的撒了少许蛋花,喝起来有滋有味的。

每发几轮姜水之后,再间隔发一次粥水或者食物,这是军医们制定的规则,因为热姜水喝的多了烧胃,必须的有东西垫巴一下。

漆黑雨夜里,营地最外围是最明亮的地方,高大的火把架子齐整整的一根接一根矗立着,齐的跟栅栏一样。

那些无法睡着的乡兵们静静地简陋的防雨棚顶之下,他们不知有多少人静静地盯着那些火把架子看着,黑夜里看着光亮令人心安。

巨鹿军很早就知道夜里火光在安稳人心方面独特的作用,至如今,火光安稳人心的作用被巨鹿军发扬到了最大。

后勤队在安置火把高架时,乃是有严格要求,火把架的安放位置要经过精准测量,每两根架子之间的间距要完全一样,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看,所有架子要完全笔直成一条线,还有,军中对火把架的大小粗细没太高要求,但对高低有高标准要求,如果此时抹黑去营地外围把那些火把架子拔出来看,会发现架子底部特意标记有一圈刻度,所有架子都是照着刻度埋同样深的深度,这在远处看来,整齐划一的火光有如军阵一般齐整严肃。

凌乱的火光能安定人心,齐整肃杀的火光更能安定人心。乡兵明里见到火光围的整整齐齐严严实实,不用想都知道连火把都有这么齐,自然,在看不见的地方,有齐刷刷的人在守着,乡兵们见四周的火光完整无缺,自然也就知道,四下防御完整,没有危险逼近。

巨鹿的【举火如墙】法已把安定人心之效发挥到了极致。

——

天亮,冒着大雨,火头军向各营送上了热滚滚的热粥,士卒们就着热粥啃完饼子,一顿饭眨眼间就对付完了。

上头军令,要求今日如旧行军,战兵们没有早习惯了这种风雨无阻的军务,乡兵们之中却多有抱怨,乡兵们普遍觉得下这么大雨何必急着赶路,等雨停了,紧着赶两日,一样不耽误行程。

李孟羲敏锐觉察到了乡兵们情绪的变化,要是一般将领听到军中有抱怨声会直接抓两个典型砍头示众震慑全军,李孟羲跟一般人不一样,李孟羲不喜欢动不动砍人头,他很愿意去理解普通士卒的想法。

行军要如旧,不能耽误,雨天行军迟缓,可再迟缓也是在行进中,雨下的看样子一时半会不会停了,军中粮草又不充裕,时间丝毫浪费不得。

李孟羲派人特意到乡兵营晓之于情动之于理的解释着急行军的原因,乡兵们只是随口抱怨,哪里能不知道轻重缓急,李孟羲只是派人费了些口舌,让乡兵们有大受体恤之感。

作为投桃报李的回报,回报巨鹿军这点重视和体谅,乡兵们立刻变得士气昂扬着进军上路了。

新的一日行军开始。

经昨日一天一夜的雨,今日道路泥泞的多,人走着还好,地上泥太大,士卒们把鞋子脱了赤脚前进,行速尚可,人马车辆就不行了,车轮深陷在淤泥里往前走非常费力。行军刚才开始,李孟羲就有所预判,他预计今日行军里程至少要折扣个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李孟羲不无忧心的想起另一桩事来,想到诸郡的反攻队伍,诸多反攻队伍已经在路上了,按站前发于各部的作战计划,作战计划约定好的有行军章程,也有对雨水的各种应对方法,可此中少了重要一项,忘了统一交代遇到暴雨是该继续行军还是暂作停留。他处天气如何李孟羲不知,从自己遇到的雨水来看,雨很大,显然不是局限于一地的小风小雨,很可能是波及范围很广的雨水,本部遇到暴雨,其他各处也可能遇到暴雨。

整体作战计划中,核心是各部要统一行动统一步调进发,一场雨水正好打在计划的疏漏之处,给巨鹿军造成了意料之外的麻烦。

——

在李孟羲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那些同样遭遇了暴雨的乡兵队伍,他们在新的一天开启之时,同样发现了路面的糟糕状况,绝大多数乡兵指挥官在权衡之后,都选择了继续进发。这虽只是一小处细节,却至少反应出,巨鹿军士卒普遍战意昂扬,军心可用。

又半日,行军走了半天的路,这一路上行军艰难的把李孟羲郁闷的不行。

又一辆辎重车陷进沟里去了,守在路边的士卒立刻把手里的长木板垫到车轮下,再拿着一根长杠子把车轮用力别起来,前边的车马夫扬起鞭子朝牲口狠狠的抽了一鞭子,牲口受疼一使劲,把车子从沟里拉了出来。

李孟羲从后世坦克战车上学到的经验,坦克车会在车后边绑一些圆木头以在遇到坑洼路况时可以垫车之用,这个方法搬进巨鹿军来用效果还好。

巨鹿军的车辆普遍配有一两根长木板,木板平日可以作为车辆的后备维修材料,也可以当成制造车辆的材料,木板还可以作为基础木材用于加工其他物件比如盾牌,桥梁,攻城车等等事物,在遇到复杂路况时,木板可以用来垫路提高通行速度。

木板已被验证极其好用,倒是,另一件工具,李孟羲眼瞅着一士卒在用长枪别车时,卡察一声把枪杆别断了,这一下就凸显出一根强度足够的专业撬杠的作用来。

在其他场景里,也有要用到撬杠的时候,比如,阻碍敌军车辆时,又比如,挑滑车的时候,又比如,用杠子支千斤闸的时候,现在发现,在复杂天气下协助车辆行进的时候也需要用到杠子。

支千斤闸大概需要五六个混铁杠子,挑滑车也需要,战阵之上阻碍敌军车辆需要更多,再加上行军之时要协助车辆通行,行军时队伍能拉出几里长,这么长的距离,非有五十以上铁杠不足使用。

李孟羲寻思,铁枪倒是好造,军中能凑齐五十个能用得动混铁长枪的勐士吗。

最新小说: 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高武:梦行诸天,造反专业户!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谍战风云录:大宋 为奴十年 救命!被嫌弃的前任是顶级大佬 开局魂穿孔明!丞相竟成了战神! 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 蛋糕游戏 三国:当不成谋士我只好四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