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蓝色版)旧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八百五十二章 渗透与反渗透战术(二)

第八百五十二章 渗透与反渗透战术(二)(1 / 1)

推荐阅读:

已知是,军伍之人多是青壮,所以审查防禁应盯紧青壮,那反之,要想渗透某处关隘,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所派遣的渗透人员应刻意避开青壮,可以专门挑选老迈和少年人执行渗透任务。

这就又涉及到,军中兵员构成问题。行军和作战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因而,青壮是性价比最好的兵员,这就因此,军队中青壮占比越高越好。

军中青壮多,而老弱和少年人数少,这就使得,在需要召集大量老迈少年人执行渗透任务时,人手会不充裕。

这是其一。

其二,打探消息时,有时会需要一些诸如老迈,妇人,残疾,乃至孩童等各种各样的人。

把小孩子送上战场,很不人道。

残疾,老迈,妇人等,就无了那么大的顾虑。

故,考虑到细作人员,军中应随时有妇人,老迈,残疾等各色人等待命。

再考虑到,提高“装备”的通用性,妇人老迈残疾人等,最好是能在军中担任一些职务,以免使军队架构变得臃肿。

老迈妇人残疾人等,重体力活肯定干不了,寻常军务也完成不了,所以,最好是干特殊军务。

妇人和特殊军务一结合,李孟羲想到,医护,想到护士。

老迈者和特殊军务一结合,李孟羲想到,军医,想到文书官,想到技术官。

残疾者和特殊军务结合,这让李孟羲为难了,他想来想去,一个残疾军士,为带着他随军行军,得废一辆马车的运力,得派二至三个人平日负责照顾他,要想抵平这个残疾军士给军队带来的拖累,就得使这个残疾军士带来的价值大于一辆车的运力,大于三两个普通士卒的人力。

也就是,只有当残疾军士发挥出的价值能以一抵十之时,才不会给军队造成累赘。

军中能以一抵十的职务,李孟羲能想到的,有且只有军医一职。

厉害的军医或并不需要双脚能走动就足以治病救人。

两全之法有了,可在军中特意安排一个特殊军医,这个军医需要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其必需要有重大残疾,这样,平日里,军医可以治病救人发挥作用,到关键时刻,到需要一名高级细作去刺探敌军情报时,这时,一个残疾人是最容易打消敌军怀疑最容易刺探情报的人。

李孟羲深知,情报人员阵亡率必然高,把一个医术精湛救人无数的军医派去当细作让其送死,有些浪费人才了。

这还不是最优解。

最优解,用冷血一点的话说是,需要军中常备一批廉价的随时可以损失掉的残疾军士。

可,两难的地方就在这里,行军打仗,带着残疾人,对军队的战力是负收益,要想让残疾人的负收益变成正收益,就必须让这个残疾人拥有以一抵十的高价值,可,高价值目标派去当细作给消耗掉,似乎得不偿失。

思来想去也李孟羲没有万全之策,他暗记下,军中常备各类适合当细作的兵员是应当的,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派这些高级细作去作无谓的消耗。

这是,第一条针对审查防禁特点而特设的针对性的渗透之法,此第一条渗透之法,核心关键,在于军中有各类高级细作的编制。

关于渗透之法,又已知,有些目光毒辣的人,能从眼里的杀气辨别出谁是军伍人士,谁是百姓。

反之,若想提高渗透成功率,可专门挑那些刚刚从军青涩未脱的新兵,料想,新入伍的新兵,眼里还未养成杀气,身上的百姓影子还未脱去,就是那些眼光毒辣的人,也辨别不出吧。

这里有一个问题,新兵固是青涩,可新兵往往经验不足,办事容易出差错。

这就需要,在派遣细作之时,应在新兵中精挑细选胆大心细之人,方可确保功成。

又已知,经年军伍老卒,难免要经年习练弓箭,手上会有明显的被弓弦摩挲出的老茧,若敌方守兵精通于此,只需一看手掌就细作一揪而出。

反之,若想提高渗透成功率,细作出发之前,可以事先把手上老茧给削去,这里涉及到一门特殊的技艺——修脚,似乎精通金创术的军医们就掌握着一些刮茧剜疮的技艺,正好可以给细作提供技术支持。

到此,于完整的防渗透法之后,完整的渗透法也有了。

完整的渗透法是,乃是刻意挑选老迈或是年少军士,年少军士挑选刚入伍的,眼里没有杀气的,办事机灵胆大的,老迈军士要由军医削去手上老茧伪作农人,渗透之时,因尽量避免伪装成粮队或商队,因为这类目标,天然容易引起别人怀疑。渗透人员应该分散渗透,分散渗透应该一伙人一起渗透。

要问,为何都分散了单个渗透了,还要一伙人同时渗透呢,这是因为,李孟羲想到了一个有关战争的数学问题。

据说二战当中,海洋上到处飘荡着德国的潜艇部队,盟军的船只在海上经常遭遇到潜艇的袭击,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军方向数学家们寻求帮助,数学家们经过计算之后,发现如果运输船聚集在一起统一行动,将大大降低遇袭的概率。

就这样,只是把船只运输方法统筹了一下,由单个运输变成了结队行动,就这一个改变,使船只的损失降低了十倍。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那么,和这个问题类似,假设,关隘的守兵是不定时的随意抽查过往行人,那么此时,守兵就大概相当于巡曳在广袤海洋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德军潜艇,于此时,细作结队同时渗透,被发现的可能大大降低分散渗透。

简单来说,假设细作结队行动,那有极大可能,在他们渗透的那会儿,守兵正好不想查,于是一下一百号细作一次全渗透进去了。

而要是细作分散渗透,人员从早上到晚上分散的都是,那么,早上守兵想随机查一人,有可能搜查到细作,过一会儿,守兵又想查一人,这时,又有一个细作在人群中,细作又可能被发现,从上午到下午,漫长的时间,每一个时间段都有细作,这就使得,不论守兵何时临时起意想随机抽查一人,无论何时都有可能正巧撞见细作。

二战之时海洋上的德国潜艇,跟古代不定时查问行人的城门守兵,乃是一个道理。

细作同时渗透,被查问到的概率,大大小于分散行动。

当人员构成没异常的时候(指,细作中男女老幼贩夫走卒都有,跟百姓并无差别),同时渗透不仅被发现的概率低,而且便于后续行动。

细作都聚在一伙儿同时摸过了城关,这就省去了再聚集人手的麻烦,要知,细作在敌后汇聚,这是大有难度的任务,直接省了聚集的麻烦,将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当百名细作一同渗透过关之后,过了关,不可在关后方圆三里之内密谋计划,近关三里范围之内,敌军大可能有严密戒备,在三里内密谋,极易暴露,最好是过了三里地,最好过了十里地再于偏僻处从容谋划。

渗透之法,全策如此。

当李孟羲整理好了全套渗透方法拿给众人过目,刘关张并简雍四人过手看了一遍,四人相视一眼,全都无奈摇头。

这一套专门针对守备严密的城关而特设的渗透之法,很难防备的住,。人细作,特意派的老弱妇人,而守兵总不能专盯老弱妇人而不去盯更有威胁的青壮吧?这不就等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吗。

还有,人细作百十人一块过关,一眼不注意,全熘过去了。细作要是分散入城,一眼不注意,过去一个而已,细作结伙入城,一个不注意,是一下要渗透进去百人,太吓人了。

还有,人细作刻意避开城后三里乃至十里方圆以内,巡查的游骑总不能重点盯着十里之外而次要盯着三里内吧,最要害的三里内不去管,去盯十里外,这又是因小失大了。

而要是,巡查游骑重点布防关后三里方圆,次要巡查十里之外,那十里之外,游骑人手稀少,又怎么去察觉细作。

这全是阳谋,全是让守方无能为力的阳谋。

被打到七寸上了,这就是刘关张几人无可奈何的原因。

众人不服,扬言一定要找到反制李孟羲的方法,李孟羲笑着伸手,“请!”

李孟羲虽是自认为自己的渗透方法已经很完美了,至少大体流程上来说很完善了,剩下的不过是一些伪装易容之类的技术小细节而已,但他同样深知,永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他好奇,已经很完美的渗透方法,到底哪里会有疏漏。

为反制李孟羲一人,得刘关张三人加一个简雍,四人一起商谈半天,才得出一条反制方法。

李孟羲之前说,细作同时渗透,暴露的可能最低。众人虽是对此说法操持怀疑,但大家还是信了李孟羲,他们真的以为同时渗透能大大降低被守兵发现的可能。

那么,既然同时渗透可大大提高渗透成功率,反制之法,便可设法使细作无法同时行动就成了。

“反制之法,乃令出城入城之人流,分列为左右两队。

而后,间或只出不进,或是只进不出,或是先左进十人,再右进十人,亦或左连进三十人,右一人不进。

以此,打乱进出人流,纵有上百细作已混入人群,人流间或进出,次序已乱,其同进同出便不可能。

其一波人数,散成多拨乃至十数拨之时,如羲儿你所讲,细作同进同出暴露之可能最小,细作不能同进同出,已乱成十数拨,其暴露之可能,怎不大增?”刘备笑着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不由挠头。

如果细作被抽查到的概率问题跟二战德国潜艇的那个概率问题是一个问题的话,假设当真是细作同进同出暴露的可能最小,若真是如此,当进出人流被守城方给刻意打乱,那么,细作就无法再同时入城了,必然要被分成好多拨。

这样以来,暴露之可能,增大不少。

再者,当细作已无法聚集一伙已被迫分散的七零八落之后,过了关,就得设法重聚人手,执行难度立刻倍增。

分散过关的人手要想在关后重聚,这需要,事先约定好聚集的方式,约好是过了关然后等在原地等后续人员,还是过了关之后各自往前走走三里地后再停下来聚集,还是说由百夫长在前路每隔一段丢一个石块留作引路标记。

过关了不走徘回城门处等人,此太可疑,极容易暴露。

细作百夫长沿路留石引路,留了石头,就多了痕迹,就多了被人察觉的可能。

而要是,约好各自前行三里处再相聚集,三里处,异常人群停止不前半路聚集,这同样容易暴露。且,道路蜿蜒曲折,岔路极多,三里之长,人生地不熟的,很容易有人走着走着走散了。一百细作,走三里,剩不到八十人。

有时,恰恰就因少了这二十个人而导致人手不足进而导致任务失败。

李孟羲觉得棘手,刘关张一个反制措施,直接让渗透成功率降了好几成。

那,再反制一下关羽他们的反渗透之法呢,李孟羲摸着下巴,皱眉沉思起来。

因被关羽等人打散了渗透队伍,就必须过关后重新集结,集结办法肯定不能是过了关等着后续的人,太反常了。且,过关后三里方圆,太危险,只能到三里地外。而就是三里地外集结也仍危险,最好十里以外,十里以外倒是安全,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沿着路走十里,鬼知道得走丢多少人。

思来想去,分散渗透的人手最稳妥的重聚之法,只能是过了关之后各自前行,前行过程中,可稍微放慢脚步,等后边人上来,然后凭借识别方法边走边聚拢起人手。这个聚拢人手的方法没时间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所以,只要一队聚集够十人之后,就可以单独去执行任务,而那些走散的,约定时期之内没有聚集到足够同伴的人,超过了约定时间,再想找到人,希望已渺茫,这要么是走错了,要么是同伴已经被抓起来了,且,零散的人也不可能执行得了复杂任务。

所以在此时,约定时间之内没有聚拢够人手的队伍和个人,可以自行撤退。

这是李孟羲认为的最稳妥的能快速聚集人力,又不容易暴露的聚众之法。路上,十来个行人走到一起,不违和。而要是想在路上把几十人聚到一起,那可就是几十个行人了,这太异常。

到这里,李孟羲算是把关羽他们的反制之法,给反制了一部分。

最新小说: 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高武:梦行诸天,造反专业户!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谍战风云录:大宋 为奴十年 救命!被嫌弃的前任是顶级大佬 开局魂穿孔明!丞相竟成了战神! 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 蛋糕游戏 三国:当不成谋士我只好四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