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日,一天大晴。
关羽在城头视察时,随口说了一句,“冬日快过去了。”
这一句话,让李孟羲留心记着了。
冬日快过去了,数名树木快到发芽的时候了,说明种子种下去能出芽了,能开始补耕了。
李孟羲匆匆回到了城主府,他把堆积起来了各处清查田亩的卷宗翻了出来,巨鹿一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不大,那是相比于整个大汉来比,相对于义军来说,义军连个执政构架都没有,要掌管巨鹿偌大的千百里土地,难度太大。
为屯田计,早在年前,李孟羲便派了好多教书先生下到各地排查土地情况。
排查的情况不容乐观,巨鹿一地,土地荒芜多半,这荒废的一多半土地,是什么都没种,急等到开春时赶紧补种点救急作物好能见点粮食。
义军而今只有军事架构,政务架构没有,因而连清查土地此一件事就让李孟羲无从下手,他只能是派了大量人手下去按搜集情报的方法挨地儿的探查走访。
这期间,不停的有卷宗送回来,记录各地土地情况的布匹一卷卷的堆了足足几车之多。
花了半天时间,李孟羲把所有卷宗翻出来,将卷宗中所探查清的田亩数目一点一点的加起来,最后合计一算,巨鹿下辖十五县,耕田总计,有两千万余亩。
算出了这个数字后,李孟羲觉得不可思议,他又重新算了一遍,结果还是两千多万亩。
“卧槽!”李孟羲瞪大了眼睛,“这么多地?!”
李孟羲只是感慨土地亩数太多,而巨鹿偌大的一个地方,有两千万亩地是偏多还是偏少他却不清楚。
唤来关羽张飞二人,李孟羲与二人商议预备开始屯田事宜。
李孟羲对关羽道,“关将军,若按之前所议,按田地产出,四五亩地方能养活一人,而今年景不好,五谷不丰,故应稍多田亩方够生息。”
说完,李孟羲皱眉计算了一下,“那就,人分六亩,再按两年轮耕制,一人需分田十二亩,此方足一人吃食。”
说到这里,李孟羲好奇问道,“关将军,我大汉粮赋多少?”
关羽答,“有十税一,十五税一,二十税一,”说着,关羽顿了下,叹气,“唉,年年变动。”
听关羽语气,李孟羲隐约猜的出来,大汉如今肯定是朝令夕改,税法混乱,越收税越高,要是税收越变越宽松,关羽哪会唉声叹气。
所谓十税一,十五税一,二十税一,也就是,十亩地的收成交一亩,或十五亩交一亩。
已经算明白了,人均六亩地的产出才能吃饱,要是只分这六亩地的话,百姓能吃饱,但是没有余粮缴税了。
这不行,不交税,哪来的军粮打仗。
所以,得多分上几亩。
若按十税一的话,十二亩地,加十分之一的税田,当为,十三亩两分。
要是十五税一的话,十二亩加十二亩的十五分之一,为十二亩八分。
也就是,百姓人均十二亩八分地,按两年一轮,年种六亩四分,种的这六亩四分,六亩够自己吃,四分上税。
李孟羲计算了一通之后,他说到,“某知巨鹿有地两千万亩,我军总有十五万人,若照十五税一分地,人均分地十二亩八分,那十五万人,共需地亩为,一百九十二万亩。
而余下,一千多万亩……”
算到这里,李孟羲沉默了。
不细算不知道,一算他吓到了。
按人均十二亩地,若巨鹿田亩两千万这个数字没错的话,那巨鹿的土地上限是能养三两百人的。
可现在,军中流民黄巾只有十五万人,巨鹿地方或还有隐藏人口,可以巨鹿为例,李孟羲也曾下乡看了,乡下说是十户不存一也不为过。
整个巨鹿隐藏着的额外人口能有多少?就算能再有个十五万,再有个三十万,再有个四十五万,加军中的这十五万,才六十万人。
六十万人,对两千万亩的土地,李孟羲发现,没人了,哪怕大人小孩儿都分了土地,哪怕一人分三十亩,地依然还有剩的。
黄巾动乱一场,巨鹿的人口或逃或死,整个几乎空了。
李孟羲默然,他此时懂得,原来说古代战争,说十室九空,原来不是夸张的描述。
开春在际,种不了那么多的地,还是得种,总不能荒着。
李孟羲欲把巨鹿全部掌控在手,所有的土地全部收归义军所有,然后,均分土地。
巨鹿乡间散人待开春屯田之时,也要一并纳入义军掌控之中。
关于屯田计划,李孟羲是想依托义军现在的编制,然后按编制分散成一个个屯田所。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保存编制。
义军大体全是黄巾旧部,可义军之所以能比黄巾强大数倍,一个关键原因,黄巾没有编制,而义军在一路征战中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勉强把编制建立起来了。
有了初步的编制意味着,十几万人几十几十一小队行军时能跟着自家队旗走几十几百里前后队列依然不乱;有编制意味着,若是大战,队列如果散了溃了,只要散的不太厉害,民夫士卒们在几十步距离内,能重新找回到自家队旗下边,能重新聚集;有编制还意味着,有了编制,便能有了基本的有秩序的管理,意味着可以军令从上到依次下发,意味着军粮分配可以按队供给。
而若是没有编制,每日分粥就得排出几里地十几万人排着队从早上排到晚上才能轮够一圈。
没有编制什么都做不了。
可以说,十二生肖旗的编制乃是义军现在最宝贵的财富和根基,而这份根基建立起来殊为艰难。
故,为尽可能保存义军的战斗编制也好,为方便管理也好,屯田必须依托军制进行。
因此,李孟羲的计划是,第一步,巨鹿所有的两千万土地,均分给义军十五万人。
然后屯田队到一地,便建立起军屯基地和秩序,把当地所有田地掌控到手里,把所有游散人口也分以田地吸纳到义军体系当中。
这过程中,势必要夺取土地,夺取所有的土地。
想来,能分到大量土地,百姓景从,而地主豪强必成阻力。
但,如李孟羲所言,百姓万人,而豪强不过百人,御万敌百,不可以败。
再者,巨鹿乃李孟羲选定的霸业之地,巨鹿方经黄巾之乱,动荡之剧为他处无有,在剧烈的动乱之中,张角攻州破府,杀光了巨鹿的官吏,这就造成了,巨鹿成了一片绝无仅有的真空地带,巨鹿既无官府,也无豪强,天然的有利于进行均分土地的政策。
两千万亩田,均分十五万人,等于,一人控土,一百三十三亩。
屯田依托义军最小编制,为十二旗下,一百二十营,一千二百队,最小的为小队,除去老弱妇孺不算在内,除去精锐战兵不算在内,一队有七十人左右。
也就,一队屯田队七十人,控土七千余亩。
无论如何去计算,大乱方定的巨鹿,地远比人多,来年耕作也是麻烦。
可李孟羲深知,大汉最不缺的就是人,空乏的土地有太多手段可以填充了,外逃的百姓会回归,他处的流民可以吸纳,地盘也会扩张,因而,人少地多的状况顶多持续两三年便将告终结。
可是,这第一年,人口和劳动力似乎极其不足,该如何耕作,李孟羲眉头紧皱。
虽说有了曲辕犁神器,添了一臂助力,可纵有曲辕犁,似乎仍是人力不足。
李孟羲便想,有无提高生产力的方法,除了科技以外,除了发明个曲辕犁,别的没可能仓促发明出来了。
已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最好的提升生产力的方法是科技进步,可现在明明进步不了,那,第二生产力又是什么。李孟羲颇感头痛,地太多了,种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