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蓝色版)旧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关于新军制的思考

第三百五十四章 关于新军制的思考(1 / 1)

推荐阅读:

汉代的军制,一伍五人,一什十人,很科学。

但到了伯长,一下变成了一个伯长要管十个什长,这一环节,李孟羲认为是不太科学的。

正巧,今时想到了技术兵士,同时想到让技术兵士不管是作战时,还是平时,都归到百夫长手下管理。

李孟羲无有军旅生活的经历,他参考的是前世军队的编成当式,而经验来源于《士兵突击》之类的贴近真实的军旅影视。

一个百人队,人数不少了,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了。

前世的军队,一个连队中,有连长,有指导员,好像还有文书。

连长假设等同百夫长,百夫长主抓训练和作战,指导员的话,主管生活,放在汉代,也就是,可以让百夫长的副官,负责管理全营的后勤工作。

如此,加上百夫长的亲兵,抓钩兵等技术军士,再加上负责后勤管理的专人,再加上可能需要跟百夫长编在一起的神射手,那么这一众人,人数差不多有十来人了,刚好单编一什。

剩下的九什,在什长之上,每三什设一个高半级的上一级军官,那么正好,百夫长直接管三个高出什长半级的军官,这三个军官,每人手下管三个什长,刚好符合三三制。

李孟羲把想法一股脑告诉刘备关羽二人,他问,管三什人的,该以什么官职来称呼为好。

李孟羲是想要在大汉军制的基础上,做出改进。

良久,关羽认真思索,认为李孟羲或许说的有道理。

以普通士卒的能力,同时指挥三个人,确实差不多是极限。

“我大汉军制,每百人为一伯,设一百夫长,百夫长或称伯长,亦称都伯。羲儿,你看如此可好。以辖三什之官为伯长,以都百人者,为都伯,你看如何?”关羽沉吟说道。

也就是说,把大汉军制变了一下,在百夫长和什长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官职。

旧有的军制,百夫长又称伯长,或称都伯。

而新的军制,什长之上,是伯长。伯长管三什人,三个伯长之上,是都伯,管三个伯长。

完美,李孟羲抚掌,“如此甚好!”李孟羲赞到。

站在大河边已经聊了很久的三人,回过神来,才突然想起,是在河边站着的。

李孟羲这才恍然问起,问刘备关羽二人因何而来。

关羽笑道,“营中找不见你,听人说,你去河边了,大哥放心不下,于是我俩便找来了。”关羽拂须笑道。

听关羽如此说,李孟羲朝刘玄德笑了一下,李孟羲心里还是有些感动的。

眼看河边无事,众人就要一起离开。

“哥哥,不是找鱼的吗?”弟弟跑过来,拉着李孟羲的手,指着河面,对哥哥没找到鱼这件事,弟弟很不甘心。

众人都笑了。

李孟羲笑着摸了摸弟弟的脑袋,又看了看好水好河面,不说弟弟不甘心了,李孟羲瞅见这么大一条河,不撒几网,他也不甘心。

“咱回去,找个网子,或者找个钓钩,再来看看有鱼没得。”李孟羲点头。说到。

“军师,俺把牛肠也洗好了。”稍远,老铁举了举手中的筐子,邀功似的说道。

李孟羲直到此时才突然一拍脑袋的想起,来河边是干嘛来的,是洗牛肠来的。

刘备关羽二人也注意到了老铁筐中装着的一些肠状物。

自然,不明所以的刘备关羽二人又问李孟羲筐中何物。

“牛肠,淘洗干净之后,能吃。煮熟之后,味道应该尚可。”李孟羲答道。

众人随后,一起回营了。

回转军营,关羽先一步拿着一个瓦罐来了。

老铁把篓子整个递过来,关羽接过篓子,从筐里拿了一把洗的非常干净的牛肠,“剩下的你拿回去,跟众人分煮了吃。”

老铁连声道谢。

——

瓦罐里装了有七八段肠,关羽问如何煮。

李孟羲略做沉思,“用水煮就行。嗯,或许可稍加些酒,去去腥气。若有姜蒜花椒,更好。最后再撒些盐巴。”

关羽听完,点了点头,“某去拿酒。”

现在军中酒水管制,因为酒可蒸馏出烈酒,烈酒可救命之用,李孟羲跟刘备建议,酒水可以全留着蒸烈酒用,而刘备同意了。

也就是说,除了之前两次战事,有功之士被赏的酒以外,其他人没机会再喝到酒了,哪怕嗜酒如命的张飞,一坛酒也弄不到的。

刘备关羽以及李孟羲和弟弟砖头围在一堆篝火旁,瓦罐吊在篝火之上,开始烹饪,关羽把半坛酒全部倒进了瓦罐中。

葱姜蒜是没有的,调味品只有盐巴。

倒完了酒,关羽从衣服里掏出了一个叠好的布包,包里有盐巴。

之前关羽也没吃过牛肠,或许是为了试试牛肠煮完好不好吃,关羽放了不少盐,估计得有半勺之多。

酒和盐已经加入瓦罐中了,旺盛的火苗舔舐着瓦罐的底部,烹饪开始了。

刚开始煮,弟弟就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不停的站起凑近往瓦罐里看,看煮好没有。

弟弟这个天真可爱的样子,让李孟羲三人忍俊不禁。

“砖儿,过来。”关羽把砖头拉去,抱在怀里,“肉还得煮煮,没熟呢。”关羽笑着捏了捏砖头的小脸蛋。

见弟弟待在这里挺好,李孟羲起身,“我弟就放着,麻烦两位照看,我去营里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渔网。”

李孟羲就要走,见他忙碌成这个样子,刘备不忍,出言挽留,“慌甚,等肠煮好了,吃完再忙!”

李孟羲笑了,“肠可不好煮,得煮很久。我先去找网,找到回来再吃不迟!”

李孟羲朝中军去了?

中军几乎近万民夫,鱼龙混杂的,鬼知道谁身上就藏着张渔网。

去中军前,李孟羲找了个小袋子装了些粮,背着过去。

李孟羲一至中军大营,见到了四处巡视的游骑,便上前耳语一番,委托他们帮忙。

片刻后,游骑四处,满营呼喊。

“谁有渔网,拿来可换粮!”

“谁有渔网,拿来可换粮!”

没多大一会儿,真有几人带着渔网来了。

事情办的如此顺利的原因是,李孟羲已在军中树立起了金石一般的信誉,前面不管是着人编草鞋编筐,等等事务,民夫多有得利,因此再找什么东西,全营呼喊一遍,民夫热情响应。

身上带着渔网的人,有四人。

这四人有老有少,拿来的网,网的状况也不尽相同。

第一面,是一个大嫂拿来的,与其说是一张网,不如说是一块网,李孟羲接过不过桌布大的一块麻网,李孟羲还没说什么,围观的人就哈哈笑了。

这算个什么网。

民妇大姐顿时不好意思了。

最完整的,最像是一张网的网,是一个没牙老人拿出来的。

老人用颤颤巍巍的手,从胳膊下夹着的一个破布团中,拿出了叠的很整整齐齐叠成了十几层的一张麻网。

老人小心翼翼的手捧着麻网递给了李孟羲。

看来老人很爱护这张网的,可是,当游骑们帮忙各拉一角,把网拉开之时,这张被老人很爱惜的网,依然状况堪忧,破了大大小小的洞。

并不完全如人所愿。

李孟羲挠头。

他仔细的看过渔网,老人家给的渔网,最令人满意的一点是,渔网是细麻线织的,网眼比较小,网眼只乒乓球大小,应该能网到巴掌大的鱼,大鱼就更能网到了。而且,老人家的网虽然破了,但是边角没破,网的形状依然是完整的形状。

这意味着,网面比较好补,只要把网面补好,就可以直接捕鱼了。

除了老人的这张完整的网以外,其余的,两张破的成了一团烂麻的网,还有那大姐的那巴掌大的网片,都不堪用的。

李孟羲歪着脑袋,想了想该如何额定赏粮标准为好。

网等于是生产资料,一张网,等于源源不断的鱼获。

一张完整的网,得多给点。

残破的网,补起来麻烦,就给两斤粮算了,民妇大姐那一片桌子大的网块,可以作为补料缝在其他网上,给粮的话,就给两把好了。

于是,想清了该如何赏粮,李孟羲先给民妇大姐捧了一捧粮,民妇大姐本来觉得拿一块破网,都有些丢人了,都不打算要粮了,没想到李孟羲还真的给粮。

民妇大姐喜出望外,忙抻起衣服去接粮。

然后,贡献了两张破网的人,李孟羲让其自己拿,每人拿粮两斤。

众目睽睽之下,谁好意思多拿。

最后,小粮袋里剩了许多粮,“老伯,回去拿碗来。”李孟羲见老人手里没个盛粮的东西,出言提醒到。

见老人颤颤巍巍的往回走,李孟羲不忍,叫住了老人,“老人家,连袋子一块与你吧。”李孟羲笑着,把剩的大部分粮,估计有八九斤粮,连同袋子一起,一起给了老人。

老人反应似乎有些迟钝了,他张着没牙的嘴巴,朝李孟羲笑了笑,眼角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游骑大哥,帮忙照看下长者,别让人欺负了,抢了他粮。”李孟羲特意交代。

“好说!”马上络腮胡游骑大哥豪气的一挥马鞭,“在俺眼皮子底下,谁敢作恶?”

李孟羲之所以临时起意,委托游骑照看老人,是想到人心险恶,这么多人见老人得了一袋子粮,难免有人见财起意。

李孟羲特意交代了游骑有句,大庭广众之下,有了游骑的担保,当能震慑屑小。

若本没有坏人,多此一举无妨。

但若真有坏人,此举可以防万一。

大功告成,李孟羲找到了破网。

下一站,去找人把网补起来。

补网李孟羲不会补,得找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有,军中有一个绣工精湛的绣娘,还有很多会缝东西的妇人们。

今日不行军,妇孺营满营都是篝火堆,篝火会不停添柴一直烧一天之久,因为一场大雨,好多人的铺盖衣服都湿了,得趁今日,把衣服被褥烤干。

李孟羲带着渔网来了,找到之前缝防雨袋的绣娘柳氏,“柳姨,你能帮着用麻线把渔网补起来吗?”李孟羲拿着破网,有礼貌的问。

第三百五十四章关于新军制的思考

最新小说: 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高武:梦行诸天,造反专业户!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谍战风云录:大宋 为奴十年 救命!被嫌弃的前任是顶级大佬 开局魂穿孔明!丞相竟成了战神! 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 蛋糕游戏 三国:当不成谋士我只好四分天下